2010/11/23

《幻奇文學六講》(2009 c.) edited by 陳鏡羽

這本是東華大學英語系陳鏡羽教授所主持的「幻奇文學研究室」在九十六學年度(2007~2008)邀請學者來臺密集講座的講稿集。該研究室甫成立時,曾因將 the fantastic 譯為「幻奇」,試圖取代「奇幻」這個他們認為不妥的譯詞,並統包科幻、奇幻、恐怖等大幻想文類,而在 ptt 奇幻板還點起小小的火花。不過基本上他們就跟其他非科科門系統的臺灣幻想文類學術人士一樣,專致於學術研究發展而不問俗事。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陳教授的研究路線是正統文學/比較文學研究,功底十分紮實。而且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發現陳教授所合作參與的研究夥伴,基本上都是以歐陸體系為主,和我以往較為熟悉的 SFRAIAFA 等英美掛似乎有點距離。

必須先說明的是,從「幻奇」(the Fantastic)這個標籤就可以知道陳教授一脈法門傳承自 Tzvetan Todorov 從傳統純文學研究為起點而發展的理論,不過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老闆就已經整理出這些理論套用在 sf 文類所必須面臨的問題或「困境」,並且還列為作業文參考題目之一(到頭來我還是很沒種地寫自認比較優勢的科幻史行內讀者閱讀策略),所以我一直排拒這類重理論的心法。當然你可以把上述話語當作一顆沒種毒瘤推託的遁詞,畢竟他的「學術圈」生涯尚未開始就告結束。

拉回正題。或許是因為短期講學很難給學生灌注內力,除了後三篇針對文本的分析研究略過不看,前三篇的總論讀起來總覺得不算很紮實。第一篇由法國 Roger Bozzetto 教授所撰 "On the Subject of the 'Fantastic' Genre as an Example of Research in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首先定義何謂文類(genre),接著探究 fantastic effect 從何而來,以何種方式展現並成為一種文類,最後概略性地簡介分析研究此類作品的手段。這篇比較有打底的功效,但僅止於淺嚐,實作可能要看後三篇。

第二篇同樣是 Bozzetto 教授的〈科幻小說:由科學神話想像到現代虛幻想像〉。這篇前半部講述從神話的科幻的流變,並探索科幻小說和一般小說的根本差異。中段簡介科幻發展史,最後則比較米國與法國科幻,順便提及科幻的預設讀者。坦白說,短短 18 頁(中譯文)的篇幅要涵蓋這麼大的範圍,不虛是不可能的事。傳統理論背景來分析從神話到科幻或許有幫助,但我還是堅信從十九世紀的元科幻以降,沒有經過大量文本洗禮和縱向與橫向連結比對的經驗,幾乎就無法釐清科幻(史)的觀念。裡頭就有一句話我覺得滿有意思:Bozzetto 教授在簡單描述《火星紀事》和《華氏四五一度》的意象後,做了個小結:「因此,在這樣的書寫脈絡下,Bradbury  被定位在書寫反烏托邦一類文學的作者,就像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當然他有其論述前提,不過討論 Bradbury 的創作觀,應該不可能只看這兩部作品就下定論。

第三篇由日本的篠田知和基教授拿 Todorov 理論套江戶時代的幻奇文學。我對日本的東西不熟,不敢妄下斷語。只是讀罷本文之後,我自知不是做學術研究的料,於是乖乖閤上書本,繼續投入大眾小說的懷抱。8-p


閱讀版本:
陳鏡羽(主編),《幻奇文學六講》(花蓮縣壽豐鄉:國立東華大學歐盟研究中心─歐洲暨新修辭研究室,2009)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