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2

《飛翔吧!大清帝國:近代中國的幻想科學》(1988, 2008) by 武田雅哉

我一開始把書當「科幻史」看,結果自己搞錯了方向,而臺譯本的文案似乎也有些許「誤導」的意味。與其說本書是清末「科幻」(誤)史,或是驚嘆於清國末年人士的異想,倒不如說本書藉由一張張畫報、圖解,印證自宋明以降,乃至於清末,中國人對於科技覘看角度的改變與概念上的突破。

武田從畫入手,清楚對照出中西繪畫技法對於科技事物理解的影響,的確有其獨到的眼光。特別在第三章,讀者可以清楚發現中國傳統畫技對於機械構造精密圖說的殘害,也突顯了科學在中國不受重視的事實,直到清末西化後才開始有所改善;改變的不只是這些新奇器物,更重要的是觀看、描繪事物的角度與觀點。

這種畫風對比的舉例有時候也滿好玩的。像第一章拿吳友如的金字塔加人面獅身像作為中國插畫家想像中的西洋風貌範例,旁邊拿他畫的「老鴇虐妓」當對比,兩張圖左右並列,還真有時空倒錯之感。另一個對比在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與日本明治天皇的肖像上下並置。作者希望讀者體察中國畫家在面對東西洋人時所採用的不同畫風,但引我發噱的是兩幅圖的圖說:英女王「龍姿鳳彩」、日天皇「倭王小像」,看起來還真不是普通科科。

第三章末的怪獸專節算是對中國傳統的珍奇異獸想像的告別,進入第四章,在科技、思潮開始西化的同時,「元科幻」小說(proto sf,我的觀念承襲 Gary Westfahl:1926 年以後才有「科幻」文類,以前都是元科幻)也正式登上清國出版舞臺。這些作品一方面仿效同時期西方元科幻的套路,一方面也在其中灌注具有中國特色的空想科學。當然這方面是林健群兄的守備範圍,我對其認識未深不好插嘴,不過從科幻史/科幻起源的角度來看,Westfahl 在專著中所提到六種「科幻」傳統模式,除了哥德式小說外,像傳奇冒險、諷刺文學、旅行故事、烏托邦文學和超昇故事,在這個時代的清國一樣不缺。換句話說,當時的清國文藝界的確有生成「科幻」或「科學傳奇」的內在條件。為何生不出來,大概得從外在社會政治經濟因素方面著手探究了。

聽說遠流明年還會推出武田的《桃源鄉之機械學》。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咒泉鄉之娘溺泉」,我一定還是會入手閱讀的。搞不好裡頭講的是真‧支那叛客,或是中國版的 steampunk 呢!

PS. 本書第三章一開始以李漁《肉蒲團》為引子導入「科學性窺視小說」(望遠鏡)的概念,不禁讓我想起蘇逸平香主曾提到他的日本友人認為《封神演義》才是第一部科幻,這麼說來,《肉蒲團》有肢體移植的細節描述,那算不算科幻呢?X-D


閱讀版本:
武田雅哉,《飛翔吧!大清帝國:近代中國的幻想科學》,任鈞華 譯(臺北市:遠流,2008)

本書試閱:
http://www.ylib.com/hotnews/081126.pdf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肉蒲團是科幻小說....這個想法真是妙阿!!

Unknown said...

您好:

我是遠流出版公司的編輯,在您這兒讀到關於《飛翔吧!大清帝國》的書評,很是高興,感謝您對本書的喜愛與關注!

希望有這個榮幸,讓我們將此文轉載至遠流的「好書伸展台」部落格(http://blog.ylib.com/BBlog/newbooks),與更多喜愛閱讀的書迷朋友分享交流。

靜候佳音。

遠流編輯部 敬上

科幻毒瘤 said...

在不修改內容與標示作者的情形下,歡迎轉載。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