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8

The Routledge Concis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2011) by Mark Bould & Sherryl Vint

寫科幻史,難;寫科幻通史,更難;寫不帶個人史觀立場的介紹型科幻通史,篇幅還得壓縮在兩百頁上下,簡直比登天還難,而且還吃力不討好。本書應該就是最血淋淋的事例。

兩位作者的經歷與功力,來寫這種書應該很夠格,但寫出來的結果卻遠不如我個人的預期。探究其因,前面所述的先天限制使它僅存給初階入門者(基本上還是要有點概念才算入門,像那種嘴巴咬著三大師不放的只能去撞門)的升級包功能。

就算這樣,也不能就此斷定中階以上的讀者完全無法從本書學到東西。科幻史最重要的章節就屬頭尾。頭講觀念、尾講結論或最新發展。本書的開頭總綱探究科幻定義問題,透過科幻定義的浮動特性闡釋科幻史的兼容並包,並特別舉出科幻史的兩大不同觀點:1) 從 Gernsback 奠定類型的史料說(同時也順便「解決」前‧Gernsback 時代的內容);2) Darko Suvin 的定義說,分析其優缺點、用途與限制後,後面章節才進入「正題」。比較值得此間讀者(特別是專擅文學理論,科幻文本或許沒看多少的學院派人士)注意的是,兩位作者指出 Suvin 定義說科幻史觀的侷限與不可盡信,也似乎點出為何提及 Metamorphoses of Science Fiction 時,多半只著重於 cognitive estrangement 和 novum,而毋須整本硬食的原因。

後面則以十年斷代為一章,約略介紹科幻「主題」的發展與流變。介紹流程完全以主題和重要文本(小說、影視統包)為主,但時間上並不按照順序,而有前後跳躍的情形,對於特別作家的專門介紹則付之闕如。完全就是點化一下,叫讀者自己找書看的作法。就這麼看到最後,發覺自己前陣子才在努力追趕的小說作品,居然已經進入史冊成為簡介對象,頗有莫名的喜感。

本書的功能其實就跟 Farah Mendlesohn & Edward James 的 A Short History of Fantasy 差不了多少。對我而言,最有用的還是卷末所列舉的 Guide to further reading,提醒我別想再混,該讀書了。


閱讀版本:
Mark Bould & Sherryl Vint, The Routledge Concis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Abington: Routledge, 2011)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