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2

《死亡考試─倪匡科幻獎作品集(四)》(2011) edited by 葉李華

反正就是第九屆和第十屆的佳作以上得獎作品。看看能否只用簡短幾句話交代一下各篇感想:

第九屆:

丁丁蟲,〈死亡考試〉
各方面很均衡,議題也十分明確的反烏。標準中規中矩得獎佳作。在讀者能進一步反應思索故事引爆點前就戛然而止。閱讀本篇最大的驚喜在於從決審會議記錄中看出葉言都的「科幻認知極限」。

楊英,〈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不是太新穎的題材,葉言都和夜禽老闆所提出的新意也不是什麼新意。最大的問題在於唐思如何在這種近乎完全監控的社會中達成命運中的相遇。社會控制的議題完全被壓在愛情主題底下,沒討論到。

寶利瑪,〈純潔行銷〉
這一屆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夜禽老闆提出的技術流問題很科科。最大的弱點在於女主角馬利把性徵拿去保存後,要怎麼博取富豪的青睞?

小麥,〈客星〉
決審團基本上掌握了缺點和優點,比較可惜的是,就算把缺點點出來,卻很難在不影響故事結構和驚奇的前提下加以改進。

柚臻,〈無毛猴子〉
基本上有機會可以弄成 Le Guin《一無所有》式的二元對立結構,結果完全偏掉。X-D 當然這種發展不是不好,一來陳克華點出它「不合期待」,二來有點前面鋪陳都鋪假的感受。

TG,〈數學家的遺囑〉
不是科幻,period。科科、科幻不分是極為科科的。

夜透紫,〈Presque Vu〉
基本上葉言都「發現」的巧妙處沒那麼難看懂。一樣是沒辦法再改進的「不錯」等級完成品。


第十屆:
壹通,〈出不來的遊戲〉
儘管作者另外得了九歌的 2M 大獎,本篇卻沒有傳聞中那樣威猛,反而再次彰顯張教主以降的臺灣主流文學跨刀科幻的「成功模式」:文學作者固守比現實更進數步(本篇更只有一步)的科幻構思,在評審制的比賽中,以明顯優勢的小說創作能力壓倒類型創作對手。這似乎已經成為最標準的科幻類型不存在(或 pulp 到難以進入主流出版、閱讀場域)的臺灣科幻生產模式。

烏奴奴,〈宅男戰爭〉
拿宅男腐女套殭屍模式的故事。基本上很老套,然後看到「無線光纖纜線」這種名詞就知道全篇只剩娛樂(坦白說我讀完沒爽到)效果。

陳浩基,〈時間就是金錢〉
張教主「天長地久計」的進階樣板故事。很科科的是陳曉林的講評完全顯露他居然沒看懂阿力為何有閒錢,馬立文卻窮到要賣時間的真正意涵哪。$$和時間夠不夠用全都是「主觀」的哩。

翼走,〈愛刑〉
雖然是《發條橘子》的溫柔改版,改得算是很不錯。我的想法和陳克華一樣,最後結尾得大修,但可以看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張力。

李維明,〈米和老米的那些事兒〉、陶若舟,〈創世遊戲〉
兩篇都是既定題材範本下再一次鋪陳得不錯的案例,但也僅止於此,少有突破。

 吳誰,〈猶大福音〉
某種程度上推導出 IA 式機器人在人類消失後的合理反應。但整個 infodump 和動不動拿三定律出來參照的寫作手法有更細膩的改造空間。

整本看下來可以歸納出幾點心得:

1. 基本上用比賽方式,得到最好的成果往往是「不犯錯的作品」,難以挖掘真正能給讀者驚豔的神作。

2. 科幻作品的確反映其文化背景。中國科幻、香港科幻、臺灣科幻就是不一樣。辦徵文獎炒在一起還無所謂,但就研究而言,揉製成「華文科幻」這種撒尿牛丸未必是好選擇。而就得獎者的後續發展來看,拿倪匡獎作為臺灣科幻養成可說完全失敗。能轉職業的幾位還是走當年張教主獎的模式。

3. 作者們的科幻視界已經普遍超越評審對現今科幻發展的認知水準。(講白話很殘忍,所以就省了)


閱讀版本:
葉李華 編,《死亡考試》(臺北市:貓頭鷹,2011)

7 comments:

毛毛牙 said...

心得第三點好毒阿……

Bob Lu said...

好奇 2 的後半可否詳述?

科幻毒瘤 said...

就是前幾屆的得主,致力當作家或投身相關行業的李知昂、李伍薰、夏佩爾等啊。寫〈笨小孩〉的劉碧玲也算投身文壇了。

Bob Lu said...

我的意思是,張教主模式指的是?

又,理論上的倪匡獎模式又應該是?

科幻毒瘤 said...

張教主時代的科幻獎或更早期的科幻創作,主力是主流文壇新秀為了實驗或闖關(e.g. 林燿德、張大春、黃凡)而跨過來寫的。就算當年教主沒辦獎,他們的實力仍能在文壇出頭。李知昂等雖然來頭和等級沒那麼高(這一掛最大尾的應該算是張草),但也是大小獎跑透透。

我以為倪匡獎應該有它自己的培育模式,但十年下來證明並沒有。

sanfeng said...

张教主
黄副教主
叶总舵主
郑副总舵主
苏香主

呵呵,还有吗?

科幻毒瘤 said...

黃副教主的話,可就是閣下封的了。黃海始終都不能算是體系的主力中堅。

臺灣科幻界道統式的一元化推廣領導體制,拿來用這些稱謂類比,剛好而已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