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吳明益發表了短篇〈複眼人〉;2011 年,吳明益出版了長篇《複眼人》。前者細膩地描寫自然觀察家藉由觀看生命現象逐漸形塑複眼視覺但終不為世人所解的過程;後者則透過多視角書寫,試圖讓讀者以複眼「形式」觀看〔關注〕自然界對人類破壞活動(細微處特別劍指近年來臺灣數端大型環保抗爭事件)的垃圾渦流反撲事件中,幾個身陷其間的(小)人物如何堅持繼續作自己的努力。
雖然複眼人已經在書中現身開示:他的存在「只能觀看無法介入」,一方面,代表「單眼」的各視角人物敘事均有其背景、歷史、人際、內在方面的深度及廣度,因此組合構成的讀者「複眼」已經不止於「觀看」,而是更為精細的「觀察」。另一方面,讀者自身的記憶工具始終存在;比對過小說裡的近未來描寫和現實世界的當下景況,當可發現作者所希冀的讀者反應,恐怕也帶有幾許「起而行」的呼籲成分,而非全然地「不介入」。
科幻書寫方面,吳明益用的頗為節制,卻都恰到好處。瓦憂瓦憂文明的建構是本土作品中少見的完整第二世界創造,規模雖小卻具體而微。就算中段稍微帶開,但在小說前的理性觀察與最後的情感煽動不啻為整部作品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還有個特點(大概是我比較過敏,實際上並沒有?)頗為有趣:吳明益筆下的近未來營造得和現在「稍有差異」,可以說是他對環境現狀問題持續發展下的短暫延伸,卻又兼顧到社會型態與角色心理的細微改變。就算是故事背景使然,國產作品能寫到這種地步,算是非常難得了。(e.g. 某去年出版的對照組,就算跨距兩三百年,重點還只擺在機關佈景,社會與角色的時代差異感未必寫得這麼細呢。)
閱讀版本:
吳明益,《複眼人》(臺北縣新店市:夏日,20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