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類很容易找出源頭的作品中,要是在主題方面沒有概念上的突破,坦白說看頭頗為有限。拿佔有相當篇幅的分國爭戰描寫來說,實在與一般戰略遊戲過於雷同,精彩程度甚至不如自爽歷史爭霸小說。重點反正落在這些「人造生命」如何鑽規則漏洞「作弊」,或是和「創造者」聯繫,乃至於 hacking 以求自保等「生命行為」。前者坦白說一般程式認真寫一寫不難達成,而後者在敘述上則犯了跟葉李華在〈戲〉裡頭同樣的錯誤。
我個人認為,科幻中的技術描寫愈詳細,離現實愈接近,處理的時候就必須更加小心。因為很容易會被讀者拿來進行學理甚至實務方面的「驗證」。儘管「人造生命」hack 出自身所處的系統的確是個亮點,李知昂也技巧性地只敘述「結果」,並未披露其過程;然而「創世」主角對其系統「異常」狀態的遲鈍反應與 meta-data 掌握的不確實,至少令我無法相信這是個經過嚴謹設計的模擬。或許正是因為漏洞不少,時常跑出方便劇情發展,幫助主人公「領悟」的驚喜例外,這個計畫才無法獲得核可吧。X-p
既然連作者可能都意會到這一點,也許我們應該換個角度閱讀本書。它是一個平凡資工研究生無法完成專題計畫的過程全記錄。當然透過失敗,還是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也算有所啟發了。
閱讀版本:
李知昂,《創世半島》(臺北市:春天,2007)
作家官網:
http://homepage.mac.com/shounanace/merlyn/about.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