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8

《黑白戰爭》(2007) by 李伍薰

近來發現臺灣的年輕一輩創作者其實並不是寫不出好故事,只是他們或許太執著於概念的發揮,而忘卻了小說內容必須營造出支持這個概念或想定的背景環境。或許這和科(奇?)幻寫作指導者一直強調「如果......就......」公式有關。小說和公堂一樣允許假設,但假設時必須考慮到它的「可信」程度。本書就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原本為兄弟分別創建的兩國,由於神譴之故,語言幾乎相通,只有在「黑白」、「正邪」、「善惡」、「光暗」等字眼完全相反,因而開啟長達數百年的爭戰。除非這兩國的子民長久以來看到對方就一定砍光光不留活口,毫無妥協餘地,而且兩國的政治、思想控制力強大到完全不存在個人思考空間,再加上整個世界必須為封閉系統,無中立或第三勢力的存在,這樣的想定才有成立的可能。而書中所描寫的故事、所闡揚的觀念,毋須等上數百年,一有溝通喘息的餘地就能打破僵局。遺憾的是,李伍薰在故事中對於兩國的描寫並沒有這麼絕對,連帶使得基本想定難以成立。

另外一個明顯的缺點在於讀者一下子就能掌握全盤資訊,使得故事無論怎麼走,都只是不斷重複著老梗:善惡無絕對,關鍵在人心;兄弟相殘終能和好;真正罪惡的是操弄意識型態的掌權者......完全沒有懸念,就算鋪陳得再好、再精彩,也難以扭轉基本的缺失。

黃海的推薦序中將作者與 Ursula K. Le Guin 相比,鼓勵本書發展成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的形式。可是這樣的前提沒有改變的話,連作到 The Dispossessed 的純粹二元對立分合(我認為 Le Guin 這本就拗得太用力、斧鑿痕跡太深)都十分困難。


閱讀版本:
李伍薰,《黑白戰爭》,(臺北市:春天,2007)

1 comment:

毛毛牙 said...

最近太忙了,難得伍薰送我一本,結果都還沒看……

其實作品有點年紀了說。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