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1

林健群,〈臺灣主流科幻論述評析〉(2006) (5/5)


參考書目
王洛夫。2003。《論黃海及其兒少科學幻想作品》。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霞 紀錄。1981。〈科幻小說的新天地〉。《書評書目》98(1981.7):129-142。

王建元。1994a。〈科學意念與科幻小說之間〉。《幼獅文藝》1994.1:6-9。
———。1994b。〈83年度幼獅文學獎科幻小說獎總評〉。《幼獅文藝》1994.3:4-8。
———著。廖咸浩 講評。1995。〈當代臺灣科幻小說中的都市空間〉。收入鄭明娳 主編。1995。《當代臺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231-264。
———。2000。〈中國思維抑制了科幻空間――王建元談科幻作品學術地位〉《香港文匯報》2000.2.10。
———。2002。〈科幻、後現代、後人類〉。「科幻與後現代」學術報告會論文。http://www.wuyancentral.com/khxw/0006.html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

白瑞梅、劉人鵬。(2003)2004。〈「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政治─―「真相」、「暴力」、「監控」與洪凌科幻小說〉。收入葉李華 主編。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81-113。

石靜文 紀錄。1987。〈美人魚和複製人: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中國時報》。1987.11.13-14。

邱彥明 紀錄。(1981)1982。〈聯合報70年度中、長篇小說獎總評會議紀實〉。收入黃凡。《零》。台北:聯合報社。1982:3-52。
——— 紀錄。(1982)1985。〈德先生‧賽先生‧幻小姐〉。1982年文藝節聯副科幻小說座談會。收入張系國 編。《當代科幻小說選II》。209-256。

朱綢孫 紀錄。1990。〈先小說後科幻:第十二屆時報文學獎附設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中國時報》。1990.1.4-5。

向鴻全。2001。〈科幻的慰藉——論倪匡科幻中的中國想像〉。「第一屆倪匡科幻評論獎佳作」http://sf.nctu.edu.tw/award/index/
———。2003a。《臺灣科幻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
———。(2003b)2004。〈臺灣女作家與科幻〉。收入葉李華 主編。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237-249。

沈冬青。1994。〈隱俠儒三位一體的創作者――張系國〉。《幼獅文藝》1994.7:28-33。

李逆熵。1998。〈科幻中的科學〉。《科學月刊》29.2(1998.2):101-106。

宋雅姿。2004。〈當文學遇到科學:專訪張系國先生〉。《文訊》228(2004.10):107-113。

呂金駮(呂應鐘)。1979a。〈談科幻文學〉。《明日世界》57(1979.9):28-32。
———。1979b。〈讓科幻紮根――談大學應開授「科幻文學」課程〉。《明日世界》59(1979.11):28-30。
———。1980。〈時代的文學――科幻小說〉。《綜合月刊》138(1980.5):136-141。
———。1985。〈提倡科幻•邁向未來―兼談大學開授科幻課程〉。《明日世界》124(1985.4):36-39。
———。1989。〈對SF之-□-望〉。《幻象》1(1989.12):18-19。
———。1996。〈臺灣科幻文學簡史〉。福建社會科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之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收入《新客星站》<http://www.thinkerstar.com/lu/sci-fi/sf-tw01.html>
———。1997。〈創造中國風格科幻小說〉。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87-88。

———、吳岩。2001。《科幻文學概論》。台北:五南。

呂堅平 採訪、朱敏鵑 紀錄。〈科幻與小說的比例──精靈古怪的葉李華〉。《文訊》59(1990.9):113-116。

呂學海、呂維琴 紀錄。(1983)1985。〈科幻之旅――張系國與王建元談科幻小說〉。《中國時報》。1983.9.29-30。收入張系國。《夜曲》。台北:知識系統。1985: 121-144。
——— 紀錄。1984。〈小說新戰場的先頭部隊:科幻小說決審會議紀實〉。《中國時報》。1984.10.21-22。

吳金蘭。1994。〈在科幻與文學的臨界點――「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幼獅文藝》1994.4:17-39。

吳岩。1991。〈西方科幻小說發展的四個階段〉。收入吳岩 編。1991。《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91-119。

吳玲瑤。1990。〈女人與科幻〉。《幻象》4(1991.2):21-29。

金多誠。2000。〈寧為科幻探險家──科學博士葉李華的另類抉擇〉。《中國時報》。2000.7.9。

林建光。2003。〈政治、反政治、後現代:論八0年代臺灣科幻小說〉。《中外文學》31.9(2003.2):130-159。

林燿德。1993a。〈小說中的科幻空間〉。原載於《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1993.4.16。收入楊宗瀚 編。2001。《黑鍵與白鍵》。台北:華文網。304-306。
———。1993b、c。〈臺灣當代科幻文學(上、下)〉。《幼獅文藝》1993.7:42-48;1993.8:44-47。

紀大偉。2001。「公共電視紀錄片系列」「文學風景」訪談記錄。2001.2.6播出。

後人(方大錚)。1980。《南極光》。台北:時報。

姜云生 主編。1993。《臺灣科幻小說大全――四十年名家名作精選》。福建:少年兒童。

洪政銘 紀錄。1988。〈審判科幻外遇:第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張系國科幻小說獎」決審會議紀實〉。《中國時報》。1988.11.19。

柏楊。(1979.10-1980.9)2000。《早起的蟲兒》。收入《柏楊全集(八)》。台北:遠流。

倪匡。1985。《倪匡科幻小說選》。台北:知識系統。

高天生。1994。《臺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

馬森 。(1991)1993。〈「臺灣文學」的中國結與臺灣結:以小說為例〉。收入林燿德 主編。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台北:正中。173-223。

張之傑。(1981a)1992。〈寫民族風格的科幻小說〉。《臺灣時報》1981.2.10。收入張之傑。1992。《綠蜻蜓》。台北:漢光。10-12。
―――。(1981b)1992。〈「科幻文學」發刊詞〉。《科幻文學》1(1981.5)。收入張之傑。1992。《綠蜻蜓》。台北:漢光。20-25。
―――。(1984)1992。〈近年來大陸上的科幻小說〉。《大眾科學》6(1984.6)。收入張之傑。1992。《綠蜻蜓》。台北:漢光。29-33。
———。1989。〈走出自己的幻象〉。《幻象》1(1989.12):15-16。

張系國。1969。〈奔月之後――兼論科學幻想小說〉。《純文學》34(1969.10):6-16。
———。(1974)1984。〈試談民族文學的內容與形式〉。《書評書目》21(1974.1)。收
入張系國。1984。《讓未來等一等吧》。台北:洪範。65-88。
———。(1977)1983。《天空之城》。台北:洪範。
——— 譯。1978。《海的死亡》。台北:純文學。
———。(1980)2002。《星雲組曲》。台北:洪範。
———。(1985a)1990。《當代科幻小說選(I)》。台北:知識系統。
———。(1985b)1993。《當代科幻小說選(II)》。台北:知識系統。
———。1985c。《夜曲》。台北:知識系統。
———。(1985d)1986。《七十三年科幻小說選》。台北:知識系統。
———。1986。《七十四年科幻小說選》。台北:知識系統。
———。1987。《七十五年科幻小說選》。台北:知識系統。
———。1988。《無盡的愛――七十六年科幻小說選》。台北:知識系統。
———。1989。〈向未來尋找歷史的根源〉。《幻象》1(1989.12):10-11。
———等譯。曹又芳 選編1994a。《波赫斯詩文集》。台北:桂冠。
———。1994b。《金縷衣》。台北:知識系統。
——— 著。葉李華 講評。1998。〈宇宙香爐―─科幻小說風潮論〉。收入陳義芝 主編。1998。《臺灣現代小說史論》。台北:聯經。300-312。

張國立 紀錄。1992。〈科幻獎外一章:科幻大對決〉。《幻象》6(1992.3):98-103。

陳千惠。2002。〈從科學跨到科幻──葉李華願做橋樑〉。《園區生活》2002.11。http://sf.nctu.edu.tw/yeh/yeh_intro_7.htm

陳思和 著。呂應鐘 講評。1992。〈創意與可讀性─―試論臺灣當代科幻與通俗文類的關係〉。收入林燿德、孟樊 合編。1992。《流行天下─―當代臺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271-303。

陳漢平。1989。〈做一個科學的幻想者〉。《幻象》1(1989.12):17-18。
———。1990。〈殺豬福音與兩性未來〉。《幻象》3(1990.9):10-13。

陳鵬文。2005。《八0年代臺灣科幻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

許素蘭。1996。〈天涯漂泊遊子魂〉。收入張系國。《張系國集》。台北:前衛。1996:9-12。

傅吉毅。2002。《臺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海。1969。《一0一0一年》。台北:僑聯。
——。1979。〈科幻小說的寫作〉。《明日世界》54(1979.6):26-31。
——。1984。《最後的樂園》。台北:時報。
——。1985。《銀河迷航記》。台北:知識系統。
——。1996。〈由科幻、童話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文訊》1996.11:7-11。
——。1998。〈科幻的科學預言〉。《科學月刊》29.2(1998.2):113-117。
——。(2003)2004。〈科幻小說往何處去〉。收入葉李華 主編。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1-22。

黃惠慎。2003。《倪匡科幻小說研究(以〈衛斯理系列〉為主要研究對象)》。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李華。1998。〈開宗明義論科幻〉。《科學月刊》29.2(1998.2):99-100。
——— 紀錄。2002。〈100問倪匡〉。《聯合文學》207(2002.1):118-129。
———主編。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

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文學。

劉人鵬。2002。〈在「經典」與「人類」的旁邊―-1994幼獅科幻文學獎酷兒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清華學報》32.1(2002.6):167-202。
———。2003。〈「科幻」不等於「科學+幻想」〉。《罔兩問景》<http://www.yhvh.ws/~haheho/phorum/read.php?f=2&i=5&t=5>。2003.10.27。

鄭明娳。1993。《通俗文學》。台北:揚智。
———。1994。〈簡評〈自行車上的人〉〉。《幼獅文藝》1994.3:59-60。

賴金男。1990。〈科幻中的女人――未來的女性〉。《幻象》3(1990.9):14-17。

賴國峰。2004。《臺灣中譯奇幻小說出版發展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論。

蔣淑貞。(2003)2004。〈科幻、創意與大學教育:兼論張系國的人文價值〉。收入葉李華 主編。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59-79。

顏元叔。1969。〈人類工程學――兼談〈超人列傳〉與〈潘渡娜〉〉。《大學雜誌》17(1969.5):42-43。

藍建春。1998。《黃凡小說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倪匡科幻獎。<http://sf.nctu.edu.tw/award/index/>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