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試圖將主題帶往存在價值觀的深入討論,不管是人物之間的對話,以及刻意安排的「殼」(shell)意象連結,均展現出作者的野心。但我怎麼看總是融不進去,一直覺得作者自己在玩自己的鳥。追根結柢,我認為他過於強調人物,而忘記將幻想社會營造成一個有機生命體,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利用思維周遊探索,進而玩出自己的名堂。也正因如此,整個故事的說服力就顯得不足了。
另外引起我興趣的是第二集文末,某位署名「鏡明」(應該不是 蔣公吧?)的評論家所提到的科幻創意分類法。阿本仔果然有他們自己的一套分類理論,想想也滿有意思的,不過基於我對科幻史的認知,他的分法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譯文品質不是很好,怎麼看都不太順。
閱讀版本:
冲方丁,《殼中少女 I─壓縮》,莊湘萍 譯(臺北市:尖端,2006)
冲方丁,《殼中少女 II─燃燒》,莊湘萍 譯(臺北市:尖端,200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