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

《人形軟件 01:靈魂上載》(2010) by 譚劍

十幾年前譚劍就在寫 cyberpunk,而到現在東西洋的文字 cyberpunk 創作早已完成下一步演化的時候,彷彿就像 sci-fi 追著 sf 但始終落後至少十幾二十年一般,他還是在寫「當年的」cyberpunk,而且還跟在十幾年前的 sci-fi 後面走。

儘管我懶到沒翻出《1K 監獄》或《換身殺手》重溫比對,憑印象也感覺得出,除了動作戲變得更流暢、更富影像感,提到相關知識一樣稍稍掉一下書袋,作者所要反映的其實還是「香港是個 cyberpunk 的城市」,這回乾脆來了個塞爆版。


然而,在迎合現代讀者輕口味的同時,所犧牲掉的也正是故事本身的〔技術〕深度。塞爆對戰的部分固然精彩,倒也不脫既有「典範」的窠臼;然而因為故事太過聚焦於主線,使得人形軟件從開發、實用化到成熟的時間流程和塞爆世界如何在這段時間內能自我修正到足以規範、承載這些「新住民」的地步,就沒有更清楚的交代,就看後續作者如何揭密圓說。

我同意更趨商業化的創作風格可以帶來更多新進年輕讀者,但譚劍能給的似乎可以更多。


閱讀版本:
譚劍,《人形軟件 01:靈魂上載》(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 comments:

Imagination is Power said...

求貓昌大人普及Next Generation Cyberpunk的不同之處以及代表作品,大謝!

科幻毒瘤 said...

這東西講起來比較複雜。雖然拿 "Second Generation Cyberpunk" 之類的關鍵字,往往會搜尋到 Neal Stephenson,但也只代表演化的第一步。

我對 cyberpunk 演進的看法和 new wave 差不多,由於科幻是個反應快、學習能力極強的文類,當某個特別標榜出來的標籤開始被當作背景融入實質上重點在於其他次類型的作品時,拿這些已經內化過的東西和當初的大張旗鼓比對,其實是很有趣的。畢竟這意味著某個「新鮮」題材不再特異,得以回歸正常科幻議題的討論。

所以真要列舉什麼最新(這裡指的是廿一世紀)的 cyberpunk 代表作品,除了祭出 Charles Stross 或 Richard Morgan 等作家,我認為最主要的觀察重點在於「其他」科幻怎麼處理這方面的背景素材。

Imagination is Power said...

也就是说CP只是退为一种元素或者背景,但小说表达其实是其他sub genre的主题,我这么理解对吗,Charles Stross 和 Richard Morgan都看过,前者感觉更接近singularity,后者就是借CP写腥色膻暴力的Noir啊

科幻毒瘤 said...

我比較不同意把列為作品元素或背景的情形視作「退化」,比較像是某種「正常化」。就好比 space opera、u[dys]topia 等次類型,許多「新」作品並不明示,但該有的內涵、討論、甚至概念和細節處理上的進步樣樣不缺。只差在旗子沒掛得那麼明顯而已。

Imagination is Power said...

OK,谢谢啦,那在精神内核上有什么变化吗,比如以前是“颓”,现在呢?

科幻毒瘤 said...

我沒針對 cyberpunk 「總體」趨向做過研究,所知都是 case by case,還請見諒 ^^||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