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4

《奇人館裡的活骷髏》(The Transformation of Bartholomew Fortuno,2010)by Ellen Bryson

獵奇絕對是博物展覽的賣點之一,直到現在都還有類似表演或展示存在。當然基於人權與人道的考量,這個年頭應該很難看到真正身體變異的「奇(畸)人」,而多由道具、器物等障眼法偽裝入替。(二十幾年前的斗六天元莊還有「人頭花身」與「八吋瓶中美人」的展示咧,小孩子比較容易被騙 8-p)不過在十九世紀民智初開的時代,奇人異士自然就常成為收費展示的主要項目;儘管宣傳上真的會把「啟迪、教育民眾」當作賣點(看看本書主角 Fortuno 在故事前段到中段對其表演的「信念」與「堅持」),但實際上恐怕比拿科幻來推廣科學還來得科科。而這些真‧奇人們,就算可以藉由演出換取尚可的物質生活,他們的人生同時也綁死在演出場地和業主手上,難以脫身。

作者 Bryson 以歷史上曾經名噪一時的 P. T. Barnum 與其所經營的 The American Museum 眾台柱為藍本撰寫本書。讀者可以透過「世界上最瘦的男人」Bartholomew Fortuno 的自述,一窺眾奇人在生活環境備受侷限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生活瑣事、發展感情世界、在小圈圈裡勾心鬥角的過程。故事發生的時間訂在林肯遇刺到博物館遭焚毀的三個月內,實在頗有深意。當然幾名主要涉入的奇人均屬「天賦異能」類,而非真正畸形,讓他們「有資格」思考脫離 Barnum 掌控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關鍵(否則就沒戲唱了)。

相較於各具特色的奇人描寫,Fortuno 逐步發現自身「天賦」的由來以及 Iell 的人身祕密就有點落入「資訊公開後立刻見光死」的傳統懸疑套路。不過作者算是在 Fortuno 和其他同「類型」奇人的心因問題上下了不少工夫;對比之下,Fortuno 還得靠具備神奇療效的中國根莖(這個橋段設計怎麼看都會聯想到囝仔粥飯食未落去時所須服用的老牌漢藥 X-D)重新活化生理機能後才足以面對並分析處理心理層面的障礙,克服「奇人 / 凡人」之間的防線,算是心理建設較為薄弱的了。

Iell 的真實身分固然令人吃驚,祕密公開之後,讀者也絕對認同她是 Barnum 不可放棄的搖錢樹;另一方面,這樣的結果卻同時也是最為簡潔,同時不帶任何幻想色彩的合理解釋。儘管她實在不討人喜歡,作者也沒把她的無奈心境不著痕跡地呈現給讀者,光就結尾而言,收得已經算不錯了。


閱讀版本:
艾倫‧布萊森(Ellen Bryson),《奇人館裡的活骷髏》The Transformation of Bartholomew Fortuno),林靜華 譯(臺北市:大塊,2011)〔試讀〕

作者官網:
http://ellenbryson.com/

讀書會討論問題題庫:
http://ellenbryson.com/img/transformation-RGG.pdf

作者創作原型的奇人諸像:
http://www.brightbytes.com/collection/special_people.html

The American Museum 專頁
The Lost Meseum

誰燒了博物館?
http://www.lostmuseum.cuny.edu/office.php

網上評論:
The Miami Herald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alive on the shelves
at home with books
The Bookbag
The Internet Review of Books
The Literary Omnivore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