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極為重要的女性主義科幻研究入門專著,我在英國的時候就讀過第一編的幾個重點章節,如今總算把整本梭完。
雖說是研究級論述,本書的文字卻極為淺顯易懂,不需要特別靜下來一小時只能看個十頁不到,抓在手裡就能輕鬆閱讀,唯一需要的先備條件大概是要先讀過書中所分析的文本,才能深刻瞭解並印證作者的論點。
全書分為兩編,第一編從「女性與科幻」的問題入手,從科幻的演進流變中分析女性角色的地位、形象與特性(【60s 以前的】科幻沒有真女性角色,只有女性形象,這論點值得玩味),再進入女性科幻書寫、女性主義(反)烏托邦等重點主題。最後針對貫串全編的大哉問作結。作者論述之外,也不乏舉出重量級文本為例進行分析比對,譬如: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 Herland (1915)、Marge Piercy 的 Women on the Edge of Time (1976) 和 Vonda N. McIntyre 的 Dreamsnake (1978) 等等。
第二編則針對四位著名的女性科幻作家進行主要作品的文本分析。這四位分別是 James Tiptree, Jr.、Ursula K. Le Guin、Suzy McKee Charnas 和 Joanna Russ。當時就已故的 Tiptree 重點放在她的生平(事實上 Tiptree 人生際遇之曲折豐富,早已成為心理分析流派的熱門分析對象)和短篇;Le Guin 當然就是《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並稍微提到一點地海(當時只有原始三部曲)、Charnas 的重點放在 Holdfast 系列當時問世的前兩集 Walk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1974) 和 Motherline (1978),以及 The Vampire Tapestry (1980)。Russ 也一定不能錯過《女身男人》和 The Two of Them。基本上也是要先讀過這些小說以後再回來印證比較有意思。
從這邊也可以看出以現代角度觀之,本書的最大缺點──它已經太老了。不可諱言本書以往提供許多科幻研究入門者一套完整的女性(主義)科幻認知體系,但它所涵蓋的範圍頂多到 1980 年,女性主義開始在科幻領域崛起的階段而已。80s 開始,新一代的女作家如 Connie Willis、Nancy Kress、C. J. Cherryh,乃至於 Lois McMaster Bujold 甚至更晚期的 Pat Cadigan、Nicola Griffith 等,就算沒有高舉女性主義的大纛,她們也都各自挑選擅長發揮的主題及場域為女性發聲,儘管比例還達不到一比一的程度,但我們現在的確已經擁有 Women in Science Fiction 和 Women's Science Fiction。也有表彰性別議題與意識的 James Tiptree Jr. Award,得獎者還未必是女性作家。就連本書所涵蓋的四位作家當中,Le Guin 在 90s 開始一反過往較為「溫和」的態度,搖身一變成為女性意識的急先鋒(其實就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觀點,Le Guin 的「轉變」有點看到人家打好天下以後再見風轉旗幟的味道,因此我對她晚期印象並不算好),不但把 "Is Gender Necessary?" 專文加上 "Redux" 版,還創作多部作品,包括地海的後三部在內。而 Charnas 也將 Holdfast 系列後兩集補完,因此在閱讀、引用本書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時,多少也要將時代變遷的因素考慮在內。
或許新的時代就要有新的引導作品,女性(主義)科幻在此也並不缺席。澳洲學者兼作家 Justine Larbalestier 的論述專著 The Battle of the Sexes in Science Fiction (2001) 和所編纂的論文/短篇小說合輯 Daughters of Earth: Feminist Science Fic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2006) 說不定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最佳起點。我也得找時間來好好閱讀了。
雖說是研究級論述,本書的文字卻極為淺顯易懂,不需要特別靜下來一小時只能看個十頁不到,抓在手裡就能輕鬆閱讀,唯一需要的先備條件大概是要先讀過書中所分析的文本,才能深刻瞭解並印證作者的論點。
全書分為兩編,第一編從「女性與科幻」的問題入手,從科幻的演進流變中分析女性角色的地位、形象與特性(【60s 以前的】科幻沒有真女性角色,只有女性形象,這論點值得玩味),再進入女性科幻書寫、女性主義(反)烏托邦等重點主題。最後針對貫串全編的大哉問作結。作者論述之外,也不乏舉出重量級文本為例進行分析比對,譬如: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 Herland (1915)、Marge Piercy 的 Women on the Edge of Time (1976) 和 Vonda N. McIntyre 的 Dreamsnake (1978) 等等。
第二編則針對四位著名的女性科幻作家進行主要作品的文本分析。這四位分別是 James Tiptree, Jr.、Ursula K. Le Guin、Suzy McKee Charnas 和 Joanna Russ。當時就已故的 Tiptree 重點放在她的生平(事實上 Tiptree 人生際遇之曲折豐富,早已成為心理分析流派的熱門分析對象)和短篇;Le Guin 當然就是《黑暗的左手》、《一無所有》,並稍微提到一點地海(當時只有原始三部曲)、Charnas 的重點放在 Holdfast 系列當時問世的前兩集 Walk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1974) 和 Motherline (1978),以及 The Vampire Tapestry (1980)。Russ 也一定不能錯過《女身男人》和 The Two of Them。基本上也是要先讀過這些小說以後再回來印證比較有意思。
從這邊也可以看出以現代角度觀之,本書的最大缺點──它已經太老了。不可諱言本書以往提供許多科幻研究入門者一套完整的女性(主義)科幻認知體系,但它所涵蓋的範圍頂多到 1980 年,女性主義開始在科幻領域崛起的階段而已。80s 開始,新一代的女作家如 Connie Willis、Nancy Kress、C. J. Cherryh,乃至於 Lois McMaster Bujold 甚至更晚期的 Pat Cadigan、Nicola Griffith 等,就算沒有高舉女性主義的大纛,她們也都各自挑選擅長發揮的主題及場域為女性發聲,儘管比例還達不到一比一的程度,但我們現在的確已經擁有 Women in Science Fiction 和 Women's Science Fiction。也有表彰性別議題與意識的 James Tiptree Jr. Award,得獎者還未必是女性作家。就連本書所涵蓋的四位作家當中,Le Guin 在 90s 開始一反過往較為「溫和」的態度,搖身一變成為女性意識的急先鋒(其實就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觀點,Le Guin 的「轉變」有點看到人家打好天下以後再見風轉旗幟的味道,因此我對她晚期印象並不算好),不但把 "Is Gender Necessary?" 專文加上 "Redux" 版,還創作多部作品,包括地海的後三部在內。而 Charnas 也將 Holdfast 系列後兩集補完,因此在閱讀、引用本書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時,多少也要將時代變遷的因素考慮在內。
或許新的時代就要有新的引導作品,女性(主義)科幻在此也並不缺席。澳洲學者兼作家 Justine Larbalestier 的論述專著 The Battle of the Sexes in Science Fiction (2001) 和所編纂的論文/短篇小說合輯 Daughters of Earth: Feminist Science Fic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2006) 說不定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最佳起點。我也得找時間來好好閱讀了。
閱讀版本:
Sarah Lefanu, In the Chinks of the World Machine: Feminism & Science Fiction (London: The Women's Press, 1988)
網上評論:
Challenging Destiny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由學界大咖 Veronica Hollinger 撰寫的評論真是博大精深
1 comment:
Cool blog, this selection looks really good, thanks for the recommendation!
:) Sheri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