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初貓頭鷹出版社重新出版葉言都的臺灣科幻經典《海天龍戰》,該社編輯陳湘婷小姐特別指名要轉載本文作為宣傳之用。因此特別挖出來小修後重新公開。時間還過得真快,一晃眼十年就過去了嘎~~~小時候一些觀點比較不圓熟透澈,扎眼之處還請海涵。
從地球上有生物開始,這個世界就充滿了衝突與鬥爭;人類的歷史,更是一部血跡斑斑的鬥爭實錄。有人為生存而鬥爭,有人為利益而鬥爭。不論如何,屈服他人意志,達成己方種種目的的暴力手段,自古以來解決了千千百百個問題。(不信?回去翻翻中學歷史課本,或是參閱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的《星艦戰士》(Starship Troopers))儘管大家都不希望有戰爭,然而,戰爭就如同夢魘一般無所不在。縱有百般的不願與無奈,戰爭與準備戰爭早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戰爭的形式也不侷限於傳統的武力對抗。喊話、特攻、經濟控制、文化侵略......這些傷人於無形的鬥爭方式,影響層面往往更勝過千軍萬馬。五十多年來身處在國際恐怖平衡生態下的我們,對此更有切身的體認。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再加上害怕、恐懼、對立與不了解等等主客觀因素,人類往往會做出一些相互傷害的舉動。或許這是時空背景下所無法避免的遺憾,可是我們也要深切反省、思索,這些衝突是否能夠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化解。否則,龍戰於野,生靈塗炭的還是我們這些捲入其中的黎民百姓。《海天龍戰》,雖然沒有烽火漫天,但也道盡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悲哀。
不管是化學藥劑、病毒細菌,乃至於氣象控制,四次的龍戰(嚴格說起來只有三次,〈綠猴劫〉並非敵對勢力間的戰役)除了表面上國與國、種族與種族的對抗,我認為背後隱含有批判妄自尊大的人類向大自然挑戰的企圖。雖然遂行了勝敵的目的,但每每在關鍵時刻,戰事成敗竟還是得看看老天爺賞不賞臉。或許對於整個大地之母來說,地表上野心動物的廝殺也只不過是生態循環的一部份;無知的人們還是為了某些微不足道的理由爭得你死我活,造成人人都是輸家的結局。從各篇龍戰中的部份對話或敘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方面的意涵。
除了背後意義之外,故事本身也帶給讀者相當大的思考空間。葉言都巧妙地將八○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政治開始鬆綁,但兩岸關係仍舊緊張的態勢轉換為小說的背景,檯面上的恐怖平衡不能打破,檯面下不可見光的祕密行動卻是如火如荼,各顯神通。為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四篇龍戰的主角或多或少都帶著些許無奈,又不得不盡己之力,犧牲奉獻,那怕失去身家性命也再所不惜。遙想當年,這些龍戰想必一定有付諸實現的可能吧!這是時代環境所造成的悲哀,也是在龍戰漩渦裡打滾的千萬人的不幸。世事就是如此殘酷,無怪乎史學研究者也會從戰爭著手,解讀整部人類的歷史。
張系國在知識系統版的本書序言中提到:「葉〔言都〕派科幻小說的出現,是中國〔誤很大〕科幻小說史的一個里程碑。」我認為,與其說葉言都的小說是里程碑,倒不如將《海天龍戰》視為現有華文科幻小說中大家應該學習效法的對象。目前華文科幻小說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作者的創作力不足,或是想像力不夠豐富,而是很少有人會像葉言都一樣好好地蒐集資料,請益專家,以嚴謹的態度、合理的演譯來撰寫科幻小說。《海天龍戰》以當代環境作為背景,講的是報紙國際情勢版上隨時都有可能刊登的故事,本身就是科幻的異數。然而葉言都卻能巧妙地將某個特定的虛構元素代入既有的環節,事件的發展就是這麼地平順自然,其理至明,無需強加闡述講解。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敏銳的觀察力與嚴謹的邏輯思考推衍在科幻創作的重要性實不下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撇去四篇龍戰不談,卷首的〈古劍〉其實就是科幻小說入門習作的最佳示範。
許多人對〈古劍〉的「俠皮科骨」有著深刻的印象。實際上,〈古劍〉所透露出的科幻習氣並不侷限於最後一句「一千多年以來,冶鐵煉鋼的技術進步了多少」。相較於「正常」的武俠作品,葉言都花了很多篇幅在「說清楚」武俠小說永遠不會講明白的事情。俠客的經濟來源、臨陣對敵的攻防流程、探險解謎的詳細步驟,寫得愈明瞭,武俠味就愈淡,代之以濃厚的科學風。到了最後一句終於爆發,讀者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欣然接受如此結局。而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念則盡在不言中。葉言都用這種方式把很不能寫成科幻的東西寫成了一篇好科幻,他能,其他科幻創作者為何不能?
坦白說,葉言都的文字平淡無味,敘述手法也極其普通,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他作品所散發出來的光芒。不僅科幻讀者要看《海天龍戰》,科幻作者更應閱讀《海天龍戰》,甚至平常什麼書都不看的人也要來讀《海天龍戰》。因為,《海天龍戰》是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不管是誰,隨時都有可能打一場轟轟烈烈的龍戰。說不定寒流來襲、股市起落、飆車族砍人、合法非法地上地下統媒爛媒製造黑心假新聞......這些都是共匪、党外、臺獨三合一敵人還是中国氰粘亲共败国团還是 blah blah blah 意圖顛覆國家的陰謀呢!誰又知道了呢?
從地球上有生物開始,這個世界就充滿了衝突與鬥爭;人類的歷史,更是一部血跡斑斑的鬥爭實錄。有人為生存而鬥爭,有人為利益而鬥爭。不論如何,屈服他人意志,達成己方種種目的的暴力手段,自古以來解決了千千百百個問題。(不信?回去翻翻中學歷史課本,或是參閱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的《星艦戰士》(Starship Troopers))儘管大家都不希望有戰爭,然而,戰爭就如同夢魘一般無所不在。縱有百般的不願與無奈,戰爭與準備戰爭早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戰爭的形式也不侷限於傳統的武力對抗。喊話、特攻、經濟控制、文化侵略......這些傷人於無形的鬥爭方式,影響層面往往更勝過千軍萬馬。五十多年來身處在國際恐怖平衡生態下的我們,對此更有切身的體認。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再加上害怕、恐懼、對立與不了解等等主客觀因素,人類往往會做出一些相互傷害的舉動。或許這是時空背景下所無法避免的遺憾,可是我們也要深切反省、思索,這些衝突是否能夠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化解。否則,龍戰於野,生靈塗炭的還是我們這些捲入其中的黎民百姓。《海天龍戰》,雖然沒有烽火漫天,但也道盡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悲哀。
不管是化學藥劑、病毒細菌,乃至於氣象控制,四次的龍戰(嚴格說起來只有三次,〈綠猴劫〉並非敵對勢力間的戰役)除了表面上國與國、種族與種族的對抗,我認為背後隱含有批判妄自尊大的人類向大自然挑戰的企圖。雖然遂行了勝敵的目的,但每每在關鍵時刻,戰事成敗竟還是得看看老天爺賞不賞臉。或許對於整個大地之母來說,地表上野心動物的廝殺也只不過是生態循環的一部份;無知的人們還是為了某些微不足道的理由爭得你死我活,造成人人都是輸家的結局。從各篇龍戰中的部份對話或敘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方面的意涵。
除了背後意義之外,故事本身也帶給讀者相當大的思考空間。葉言都巧妙地將八○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政治開始鬆綁,但兩岸關係仍舊緊張的態勢轉換為小說的背景,檯面上的恐怖平衡不能打破,檯面下不可見光的祕密行動卻是如火如荼,各顯神通。為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四篇龍戰的主角或多或少都帶著些許無奈,又不得不盡己之力,犧牲奉獻,那怕失去身家性命也再所不惜。遙想當年,這些龍戰想必一定有付諸實現的可能吧!這是時代環境所造成的悲哀,也是在龍戰漩渦裡打滾的千萬人的不幸。世事就是如此殘酷,無怪乎史學研究者也會從戰爭著手,解讀整部人類的歷史。
張系國在知識系統版的本書序言中提到:「葉〔言都〕派科幻小說的出現,是中國〔誤很大〕科幻小說史的一個里程碑。」我認為,與其說葉言都的小說是里程碑,倒不如將《海天龍戰》視為現有華文科幻小說中大家應該學習效法的對象。目前華文科幻小說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作者的創作力不足,或是想像力不夠豐富,而是很少有人會像葉言都一樣好好地蒐集資料,請益專家,以嚴謹的態度、合理的演譯來撰寫科幻小說。《海天龍戰》以當代環境作為背景,講的是報紙國際情勢版上隨時都有可能刊登的故事,本身就是科幻的異數。然而葉言都卻能巧妙地將某個特定的虛構元素代入既有的環節,事件的發展就是這麼地平順自然,其理至明,無需強加闡述講解。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敏銳的觀察力與嚴謹的邏輯思考推衍在科幻創作的重要性實不下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撇去四篇龍戰不談,卷首的〈古劍〉其實就是科幻小說入門習作的最佳示範。
許多人對〈古劍〉的「俠皮科骨」有著深刻的印象。實際上,〈古劍〉所透露出的科幻習氣並不侷限於最後一句「一千多年以來,冶鐵煉鋼的技術進步了多少」。相較於「正常」的武俠作品,葉言都花了很多篇幅在「說清楚」武俠小說永遠不會講明白的事情。俠客的經濟來源、臨陣對敵的攻防流程、探險解謎的詳細步驟,寫得愈明瞭,武俠味就愈淡,代之以濃厚的科學風。到了最後一句終於爆發,讀者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欣然接受如此結局。而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念則盡在不言中。葉言都用這種方式把很不能寫成科幻的東西寫成了一篇好科幻,他能,其他科幻創作者為何不能?
坦白說,葉言都的文字平淡無味,敘述手法也極其普通,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他作品所散發出來的光芒。不僅科幻讀者要看《海天龍戰》,科幻作者更應閱讀《海天龍戰》,甚至平常什麼書都不看的人也要來讀《海天龍戰》。因為,《海天龍戰》是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不管是誰,隨時都有可能打一場轟轟烈烈的龍戰。說不定寒流來襲、股市起落、飆車族砍人、合法非法地上地下統媒爛媒製造黑心假新聞......這些都是共匪、党外、臺獨三合一敵人還是中国氰粘亲共败国团還是 blah blah blah 意圖顛覆國家的陰謀呢!誰又知道了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