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該有的元素都有了:反權威地下駭客組織、高級人工智慧生命體、(以出版當時而言)不可思議的線上活動與系統操作行為等等,卻因為換成硬科幻底子的 Vinge 所寫,讀起來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本篇的最大重點在於 Vinge 採取「掌握了真名就掌握了某人」這項幻想文類的傳統(雖然我知道你會說「地海」,不過這傳統要比 Le Guin 早非常多);故事一開始也由於政府掌握主角的真名,使他不得不替「萬惡的」權威組織效命。當然從現在資訊安全日趨完備的角度看回去,要達到完全匿名可說困 難重重,不難看出人類幻想仍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駭客攻防的描寫。以當時純文字介面、頻寬有 9.6k bps 就很了不起的情況,要設想出合理又好看的交手也實在不容易,於是讀起來像是巫師對戰也實在是非戰之罪(其實也差不到哪裡,早年駭客界也常使用巫師術語,我在 90s 初期管過系統,勉強躬逢其盛)。 不過至少要比不懂裝懂,硬要拿基本邏輯閘來套圈圈好得多(我就是在說總舵主 X-D)。
至於結局以發現剛通過 Turing Test 卻無法即時溝通的 AI 收尾,這一邊又反映長久以來對於人工智慧的期望,而不敢想得太遠。不過對照起約略十年後,同樣由 Vinge 所提出的 singularity 理論,可以發現突破 Turing Test 還是他對於未來期望的起點。
本篇在 1985 年擴充成長篇小說,可以線上閱覽:
http://home.comcast.net/~kngjon/truename/truename.html
閱讀版本:
Vernor Vinge, "True Names" in David G. Hartwell and Milton T. Wolf (eds.), Visions of Wonder: The Science Fic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Anthology (New York: Tor, 1996), pp. 740-79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