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9

Never Let Me Go (2005) by Kazuo Ishiguro

我沒讀過石黑的其他作品(這意味我自己離以科幻讀者的身分瞭解科幻第三步還有很遙遠的距離),因此以下完全就是一個科幻行內的資淺讀者在嚎囂而已。

看完以後第一個想法是:當今的行內作家寫不出這種作品(四、五十年前或許可能)。不是文筆不夠好,而是交稿時就會被老編因為「可信度」過低退回。無論是捐贈者在一到三次器官捐贈後如何維持生命,或者整個捐贈者從培育到安養的長期計畫,乃至於這個計畫對整個社會的衝擊,石黑壓根兒都沒著墨。還好他根本不理會這些技術細節,讀者才能更用心體察書中的角色。

與其認為石黑要透過敘事者 Kathy 鉅細靡遺的回憶或者他們及「監護人」的種種作為來證明這些「複製人」其實也是活生生的「人」,還不如接受郝譽翔的觀點,將石黑的基調定位為「帝國、階級、回譯,以及童真(沒打錯字)的永遠失去。」不過我不認為「石黑對於現代文明,以及主宰文明發展的一小批傲慢當權者,提出了最為深沉的批判」,因為當權者絕對不是一小撮人,而是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批判是沒有用的,而革命卻不是人幹的。(一狗票人其實不是人,或者說,暴走的鄉民其實不算是人)

或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發現原來以前長輩教的、人家講的,和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儘管義憤填膺、牢騷滿腹,甚而想要起身反抗,但卻都能在理性思維下壓抑高張的情緒,安份守己做好該做的事,頂多黃湯下肚幹個幾聲,油門偶爾踩得重一點,或者躲在被窩裡哭個兩晚就了結了。因為我們是「人」,在遇到「概念突破」(conceptual breakthrough)的臨界點時,我們往往 LP 捏著選擇退縮,逆境愈大,縮得愈徹底,就這麼簡單。

故事裡面幾個主人公曾有一番討論,討論他們的「本尊」究竟是哪些人。其實他們正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來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閱讀版本: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張淑貞 譯(臺北市:商周,2006)

網上評論:
Guardian (M. John Harrison 這篇真的超棒,尤其是最後三段,看了心有戚戚焉)
The Sunday Times
Washington Post
Telegraph
Salon
New Yorker
Village Voice
New York Times
St. Louis Today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Slate
(以上來自於主流媒體)

http://trashotron.com/agony/reviews/2005/ishiguro-never_let_me_go_us.htm
http://www.sfsite.com/08a/nl205.htm
http://www.emcit.com/emcit128.php?a=11 (Morgan 大娘的評論也很中肯)
http://mumpsimus.blogspot.com/2005/10/never-let-me-go-by-kazuo-ishiguro.html (Matthew Cheney 這篇最後有行內高手的過招)
http://www.revolutionsf.com/article.html?id=3112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